近日,在首届CA2017平面设计学院活动中,长沙姑娘吴清予以音乐专辑设计作品《The Landscape the Tropics Never Had》,夺得包装设计类金。该赛事面向全球范围的美术院校设计专业学生、应届毕业生、专业教师,分为教师组和学生组两个组别,每组分别有品牌形象、包装设计、推广用品及出版物、海报设计、文字设计、插图设计、图形、多8个参赛类别,最终从近3000件有效参赛品中,评选出全场大、金、银、铜、优秀、入围。
巧的是吴清予接着收到了来自纽约字体艺术指导俱乐部的邮件,该俱乐部主办的纽约TDC字体设计竞赛是全世界第一个以字体设计为主的竞赛,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平面设计竞赛之一,吴清予的设计作品入选,作品将在全美及其他15个国家展出。
吴清予:记忆中大概从很小就开始感兴趣了,仔细想想应该是着迷。只是当时不知道是叫“设计”。记得从小就很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刊、海报、等,周末喜欢和朋友去长沙定王台二楼淘进口、过期的时尚、画报、设计类等,觉得很充实、幸福、开眼界。
还有就是有收集爱好,平日喜欢的包装盒、玻璃瓶、磁带等各类觉得好看的印刷品,都舍不得扔,为此被父亲说过多次是“捡垃圾的”。
第一件我“设计”的东西应该是小学自己包书皮之后画的封面。那时大家都很爱惜课本,每学期始大家都流行“包书”, 用白纸或者塑料壳书本。我每次包完之后喜欢画上有意思的教科书名,比如“语文”“自然”等。现在看来就是发挥出的“字体设计”吧。
这个兴趣的来源可能是因为练过一学期的硬笔书法,小时候被表扬字写得不错,大概那时候不经意间得到的鼓励,无形中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另外就是一直觉得汉字间的正负空间、结构、造字、寓意等都很有意思,让人充满想象。
新湖南:缘何参与到音乐专辑的封面设计?请介绍一下这个获作品的设计思、,设计元素和音乐人、音乐风格的关系等。
吴清予:这次大赛我有两件作品获,分别是包装设计类金和优秀。金作品是音乐专辑的设计《The Landscape the Tropics Never Had》。
做这个项目非常巧合。大概两年前通过好友推介,知道了这支国内特别棒、很认真在做音乐且自己风格的乐队——吹万。初听就觉得很难得。后来竟然通过邮件的方式联系上了,几个月后他们说很喜欢我的设计作品,觉得很新颖,并邀请我设计他们的新专辑,为此我觉得很幸运、开心。
这次专辑设计的思就是以一种舒服、原始的方式,理解音乐本身带给我(听众)的感官享受与,遵循内心的感受创造出与音乐相辅相成的画面。另外,就是着重于平衡东两种截然不同的字体间的融合,融合恰到好处时,美感自然就产生了。
这张专辑的音乐风格我个人觉得是整体而多变的。整体上很大方,充满了新元素,歌词简单却充满寓意,留给人足够的想象空间。虚实结合得很巧妙。吹万通过自己的感受、通过音乐的抽象方式表达内心,营造出共鸣。设计上,我也想通过文字、空间、图片来营造出自然、大方、独特的风格,最重要的是能够与音乐本身的气质融为一体。
新湖南:看介绍说,你最感兴趣的是研究文化之间的共同线索,特别是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关系。你是土生土长的长沙姑娘,现在生活在美国,如何理解中文化的异同,通过怎样的方式去实验这些思考和想法?
吴清予:非常好的问题。我觉得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文化和信息的传递比想象中快。中之间的文化也如此,通过互联网、社交,越来越容易了解到不同的文化,从而对其感兴趣,产生了文化、亚文化的与交叉重叠。
越来越多的设计上也出现多文字/语言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两者本身来源于不同的系统与背景,但是也可以融合得很好,相辅相成。在摩擦、退让时却展现出相同的性格与特色,就像中国哲学思想的一种二元论观念,阴和阳彰显出“相互对立又依存”的抽象关系。我觉得这是很好的,这样让人们产生好奇心的同时,也带来了多重意义上的文化摩擦与包容性。
在美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给我很多的帮助和提升,打开视野的同时,也了解到了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态度。在相对、尊重个人、鼓励你去表达的中潜移默化受到影响,我觉得自己在做设计的时候会更遵循自己的内心,而不是主流。
吴清予(qingyu wu,又名 Q),平面设计师,现居美国。德式摇滚爱好者和邪典电影迷。毕业于艺术与设计专业排名全美第二的弗吉尼亚联邦大学,获得平面设计学士学位,后在被称为“现代美国设计师摇篮”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2D研究生学院深造,获MFA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曾被邀在著名的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和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创作主要以大型装置结合印刷设计的形式表现,作品着重于平面设计的共通性以及在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双语言字体设计结合间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