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宝103号,是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所在地。作为国家自动化仪表标准体系的创立者之一,这里拥有工业自动化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质检总局授权的唯一仪表专业检验中心,国家能源局批准的第一家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
走进研究院的3号楼,“小清新”之风扑面而来。这里装修简约却不失时尚,租个工位即可拎包办公,咖啡吧跑步机甚至淋浴房一应俱全。这里正是仪表研究院去年8月成立的上海市级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上海智能制造科技创业中心”的一部分。
国有企业总给人“创新动力不足”的印象,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作为龙头科技型企业,自身发展势头良好,为何还要建一个“智能制造”专业孵化器?
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副院长麒介绍,智能制造是一个很长的工业链,如果能够把上下游企业聚集起来,培育一批在检测服务、系统集成、高端仪表等领域的技术带头人、行业领军企业,通过彼此间良性互动,不仅可以加快仪表研究院的科研速度,而且对于仪表研究院这样一个整体方案提供者的自身发展,也具有支撑作用。
时机a型血人的性格正好。去年李克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去年6月,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牵头与国内60多家企业成立了“上海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海智能制造科技创业中心”这一孵化器也应运而生。不到一年,已集聚了智能制造产业上下游创业企业100余家。
说到孵化功能,其实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作为一家国有企业有着很好的传统和优势。早些年,仪表研究院属于市经委电子园区的一部分,一些仪表企业和电子企业聚集在园区,彼此有很多交流。
麒说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时园区里的一些入驻企业,把仪表研究院的实验室,当成一个特色“景点”,经常带人去参观,甚至把实验室的图片印在企业产品的宣传册上,作为其软实力的一部分。仪表研究院每两周会举行专家,园区入驻企业近水楼台,经常过来“蹭听”。如此密切的交流,激发了仪表研究院内部的活力,不仅催生了一批“星期六工程师”,为企业释疑解惑,一些技术研发人员也下海创业。
上海辰竹仪表有限公司就是一个例子,其前身是仪表研究院的一个项目组。2002年4月在仪表研究院的鼓励和支持下,创办成立了一家高新技术项目公司。刚开始下海创业时,这些年轻人感觉无从下手。仪表研究院不仅给创业者提供场所,还实验室和检测平台为其产品研发和认证提供条件,指定创业导师给予技术上支撑,促进公司在三年内形成了规模生产系统。去年该企业产值已达1.5亿元。
作为上海智能制造科技创业中心这一孵化器的专业运营人员,王慧波租赁了一间配有功夫茶的办公室接受采访。在这个新型创业空间里,不仅单个的工位可以租赁,功夫茶室、会议室等都能以小时为单位租赁,为企业发展的需要,提供相应的物理空间。
王慧波领衔的这支国家级众创空间管理团队慧聚SPACE,在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从事专业孵化工作已经有10年之久,培育了800家企业。在他看来,仪表研究院作为一家国有科技企业,引进第三方专业公司来运营孵化器平台,是一个创新之举。
如何体现专业性?一个仅有五六人的小企业很难给员工过生日,但企业文化又是不可或缺的。创业中心组织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让创业者心无旁骛创业。决策者经常要承受“”的孤独,如何为决策者提供陪伴?创业中心独辟蹊径为企业家量身定做咨询服务,比如帮助企业家建立跨界的私董会智囊团。每期一个案主,十余名企业家参与讨论,通过企业探访与案主讨论形成议题,再通过圆桌会议解决问题。
再比如线上,由主持人引导企业家嘉宾对企业进行深度剖析,帮助企业家更好地发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线上其他企业家则可以帮助嘉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可吸取经验、解决困惑。就此,一个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式综合服务平台已初具雏形。
麒表示,如今,想要进入创业中心的企业很多,由于漕宝103号的物理空间不是太大,松江一些街道前来寻求合作,甚至一些外地城市也来谈合作。
共绘“一带一”精谨细腻“工笔画” 习出席推进“一带一”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