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设计名人> 文章内容

新会“五改六有七提高” 让幸福指标化(组图

※发布时间:2016-1-13 22:21:3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2015年12月23日,“2015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在山东临沂正式揭晓,新会茶坑村榜上有名,这是广东省唯一入选的乡村,消息让整个新会都沸腾了!

  茶坑村的获,和新会近年来大力推进的幸福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2012年4月12日,新会启动“幸福新农村建设”工作,用5年时间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对农村经济社会建设进行全面、系统的和提升,从整体上缩小城乡差距。“幸福”本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在幸福新农村建设中,新会在全市首次提出“五改、六有、七提高”这一新概念,将“幸福”指标化。

  在完成了193个行政村的“五改、六有、七提高”后,从2016年起,新会将构建区、镇(街、区)、村、组四级联动共建机制,计划再用5年时间,对全区1329个自然村(其中有840个自然村已完成项目建设)实施“五改、六有、七提高”建设工程,推动全区幸福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梁公故里今换新颜

  有着600年历史的茶坑村民风、古雅,这条新会区有名的古村落在幸福新农村建设中,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还把传统文化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获可谓实至名归。

  长长的麻石水巷、连片的青砖房,茶坑的一砖一瓦,无不渗透着广府传统古村落的气息。作为“启超故里”,这里的一切,都凝聚着村民对家乡的热爱,哪怕是一草一木,他们都引以为荣。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阔步迈进,茶坑村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年来,新会茶坑村不断加大投入,改善村容村貌:投入100多万元建成中心综合性公园,投入80多万元铺设1公里长7米宽的环村大道水泥,投入80多万元开展袁家村水塘改选工程,投入36多万元完善村内农田水利设施,投入18万元配套建设茶坑敬老院食堂……不仅村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村落还先后获得“江门市生态示范村”、“农村科技信息直通车示范村”、“江门市卫生村”、“江门市文明村”等称号。

  变靓了、设施完善了,但茶坑村那份古村落的情怀并没有改变。一边是著名的梁启超故居,另一边是古朴又典雅的村落,置身其中,那份独特的传统和魅力让人回味无穷。

  据史载:茶坑村建于明永乐三年,即公元1450年,明代立村初时,以凤山山脚立村,随着人口繁衍,居民继续往外扩展,因而形成以凤山往外扇形扩展的聚落格局。茶坑除了拥有熊子塔(凌云塔)、梁启超故居等著名建筑,还有碉楼、古庙、古井等古旧设施。这些传统风貌,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很好的和传承。

  茶说:数百年沉淀和积蓄,使茶坑拥有了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这是茶最珍贵、最引以为傲的瑰宝,他们会更加珍惜地加以和利用。新会茶坑村委会、主任梁栋源表示:“这次获,有一定的压力,也是前进的动力,我们要‘美丽乡村’的称号名副其实,继续做好今后的工作,将茶坑的村容村貌变得更好。”

  多处文物沉淀历史之美

  新会茶坑村能入榜,必定有其独特和特别之处。茶坑村之美,美在哪里?

  茶坑村,位于珠江八大出海口崖门水道银洲湖畔,背靠凤山,田野、鱼塘环绕四周,大榕树、石板巷、青砖房有序分布,可谓依山傍水,钟灵毓秀。这里走出了中国近代著名的家、思想家、家、教育家、文学家梁启超先生。生于斯长于斯的梁启超拥有着铁肩担的爱国情怀,不懈追求真理,人文与风景的结合让这座岭南村庄更加美丽。

  在茶坑村,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先有凌云塔,再有茶坑村。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的凌云塔,突起于西江冲积平原的万顷沃野之中,千百年前,这里还被江河所覆盖,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茶坑村就是建立在冲击平原之上。

  茶对凌云塔有着深厚的感情,都说凌云塔八角七层,坐东向西,雄踞凤山之巅,犹如一支巨大的笔,高耸云天,振兴新会“文运”。在明清时代,新会的读书人都把凌云塔称作“文笔”,认为此地人杰地灵定出人才,许多江会地区士子,赴考之前往往专程赶到凌云塔前上香拜祭,以求才思敏捷,得以高中,以遂凌云之志。

  凌云塔所在的凤山下,便是梁启超故居。茶坑村正因为走出了梁启超先生这样的历史名人,名声大噪。名人故居,自然也就成为大家缅怀先人的情感依托。

  梁启超故居建于清光绪年间,坐落在农舍之间,是一幢古色古香的青砖土瓦平房,由一正厅、一偏厅、一饭厅、二耳房组成,占地155平方米。近20年来,各级多次划拨专项经费,由文物部门遵照“不改变原状”原则对其进行修缮。1996年,国务院公布梁启超故居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

  2001年,梁启超纪念馆建成,建筑形式合璧,既有晚清岭南侨乡韵味,更隐现天津饮冰室风格。在这里,你可以通过影像、图画、文字等形式追忆梁启超先生的一生。

  在梁启超故居和纪念馆背后不远处,是茶坑旧乡府,它同样了岁月的变迁。关于这座颇具特色的建筑,有此说法——是梁启超的长子、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设计。这一说法有待考证,但并不妨碍游人欣赏它:糅合了建筑风格的园林式建筑,前座为中式牌楼,后座多处则类似前苏联建筑风格,简单而别致。

  据了解,茶坑旧乡府原本是一座北帝庙及祠堂,建成后,用途也多次发生变更,曾一度用作小学,后来又重新变回村委会的办公场所。至2012年,村委会搬离这里,目前,后座建筑经修整后,成为该村5名低保户的住所。

  百年流芳成就人文之美

  茶坑村是梁启超的故乡,茶以他为荣,百年来努力传承启超,因此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人文之美。

  幼时的梁启超就生活在茶坑村,在这里,他经历了启蒙教育,崭露头角。少年梁启超勤奋好学,才思敏捷,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2岁的他走出茶坑村,到广州应考,考中秀才,进入学海堂求学,18岁受学于康有为的万木草堂。青年梁启超维新变法,成为戊戌变法的之一。后来虽历经波折,但他仍勇于探索救国救民之。梁启超的家庭教育也让人折服,“子女皆才俊”、“一门三院士六专家”被后世传为佳话。

  茶坑村是梁启超故里,茶也将其融入到教育中,以求发扬光大,茶坑学校可以说是一个缩影。茶坑学校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茶坑村教育的摇篮。走进校园,虽占地不大,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清幽,极具书卷气息。在校园内,随处可见梁启超先生的名言警句、诗词作品、人生事迹,这是一所贯彻着启超的学府。

  据校长黎炽敏介绍,自学校成立之初,“梁启超文化”就是学校的特色教育,“走梁启超成长之”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旨。育人先育德,德育教育在学校日常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茶坑学校是梁启超研究会研究与教育,时常开展专题和研究活动,把梁启超先生的治学之道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继往开来。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楹联文化工作,传承国学精髓,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茶坑村村委会工作人员袁康宏年少时就读于茶坑学校,大学生毕业后回到村里工作。他回忆说,梁启超先生可以说是全村学子的榜样,也是,茶总有着一份人文情怀,说不清,也道不明,但它就是存在,并影响着世代茶。今后,他的儿女也必将耳濡目染地学习、感受梁启超,把属于茶坑的人文延续下去。

  淳朴乡野尽显生态之美

  茶坑村的美是多面的,有时光流淌而沉淀下的历史之美,有传承梁启超而蕴含的人文之美,还有自然与人和谐共处而造就的生态之美。

  茶坑村的历史文化之美是其特色,同时,茶坑村的生态也相当出色,无愧于“美丽乡村”之称。漫步在茶坑村这条古老的村落,让旷神怡,安然聆听属于这小村落的宏大诗篇。全村面积6平方公里,辖下村民小组14个,1700多户,常住人口6300多人。茶坑村其实并不大,从凌云塔上俯视,这里新旧屋区合理区分,旧屋井井有条,石板巷、青砖房,一切显得更为古朴。

  茶坑村一直以来都以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新会柑、养鱼是茶坑村要的经济来源,形成了一种淳朴的生活方式,有着典型的南方乡村之景。这种远离工业的发展方式,为茶坑村保留了良好的生态,人们常用“钟灵毓秀”来形容这座村落。

  不仅自然生态优美,茶坑村内部配套设施也相当齐备。村中设有农贸市场、幼儿园、学校、娱乐场所,满足了村民的生活需求,是安居乐业的好地方。近年来,乘着新会区幸福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村内的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

  记者了解到,这些年,茶坑村完成了骥马里、新兴里等多条道的硬底化工程,方便了村民出行;在村的中心公园新建了公共厕所,完善了基础设施;新建了垃圾中转站,解决了垃圾堆放无序的问题;茶坑袁家村水塘,解决了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等问题。目前,村里仍有多项工程正在施工或计划施工,如为茶坑村道安装灯,建设茶坑农民公寓楼等。其中,最受欢迎的要算是村中心的休闲公园,占地面积广,还配套了儿童游乐、健身休闲、体育运动等器材设施,丰富了村民的生活。

  展望未来,梁栋源满怀信心地说,江门大道、深茂铁等主要交通干线都会在茶坑村附近经过,未来茶坑村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美丽的茶坑村也将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美丽乡村”蓝图初绘

  新会规划建设6个连片示范区

  深化幸福新农村建设工作,不仅要推进硬件设施建设,更要在美化乡村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挖掘各乡村的潜在优势,发展农村各项产业。“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游)工作,正是利用新会全区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目前,新会正规划建设6个“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建设区,《新会区美丽乡村(乡村游)建设专项方案》 正在制订中。

  “美丽乡村”方案的编制乡村旅游与“五改六有七提高”幸福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以镇村为重点,以农民为主体,以全区资源整合,规划引领、宣传营销为抓手,通过乡村旅游特色经济引领“造血式”发展,形成乡村旅游集聚区、特色旅游小镇、乡村旅游示范村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将江门市新会区打造成为立足珠三角、面向粤港澳的著名乡村旅游目的地。

  新会区规划建设6个“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区,分别是会城天马村示范片、大泽同和村示范片、古井洲郎示范片、双水豪山示范片、崖门古斗示范片和睦洲石板沙示范片,每个示范片选择3—5个主体建设村,通过主体村建设,形成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片,通过示范片带动周边村庄整治建设。

  按计划目标,新会力争到2016年全区打造1个乡村旅游示范镇、3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5个乡村旅游示范点(经营户),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120万人次,乡村旅游年综合收入达1.2亿元;到2020年全区打造5个乡村旅游示范镇、1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45个乡村旅游示范点(经营户),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209万人次,乡村旅游年综合收入达2.51亿元。

  本版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杨兴乐 通讯员 肖浩 本版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杨兴乐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