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深泽直人,你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说到无印良品,可能就如数家珍了。深泽直人正是无印良品灵魂设计师,2007 年,深泽直人亲自整理其从未发表的设计手稿,编辑成书《深泽直人》,分享他设计产品的秘密。经意老师日夜倾注 200 多小时的翻译工作,《深泽直人》中文版得以与中国读者见面。在这背后都有什么故事?一起来看看意的分享。
2016 年 3 月,在收到湛庐出版社希望我来翻译《深泽直人》这本书的邀请时、我是感到惊讶的,因为我从未翻译过书,并没有翻译的经验,深恐无法达到信达雅之翻译标准;况且自己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创业之中,已经非常繁忙,而翻译这样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却又不会有什么收益的工作,按照我往日做事的风格,断然是会推掉不做的。
首先,深泽直人是早已享誉世界的非常著名的产品设计师,可能除了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乔纳森.伊夫(Jonathon Ive)之外,他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为数不多的一位产品设计师了。一位能为大众所知的设计师,必定长期地服务于对大众有着很大影响力的产品品牌,并且是这些产品品牌背后的灵魂人物,比如迪特.拉姆斯服务过的是博朗,乔纳森.伊夫服务的是美国苹果、而深泽直人服务过的是日本的无印良品。他们对这些公司的产品都有着根本上的举足轻重的影响,没有他们,可能也不会有这些产品,至少,它们不会是现在的样子。
而这其实正是每一个产品设计师的梦想,即能创造出被大众所热爱的产品,并能够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他们的设计经验,自然也会是被每一位设计师都翘首以觑的。在产品设计中,原本乐意写书分享自己设计经验的设计师就非常的少,而像深泽直人这样亲自著书的大师级的设计师就更少了,能够将他的著作翻译引入,本身就是对国内设计界的一大贡献。
其次,深泽直人是一位日本的产品设计师。国内当下着的与产品设计相关的著作,几乎都是欧美设计师或者设计流派的,比如《乔纳森传》这样介绍有名设计师的传记和作品集,介绍包豪斯设计学院、乌尔姆设计学院的设计哲学与理论的书, IDEO 和 Frog Design 这些美国设计咨询公司的创始人们所著的介绍创新设计方和商业设计思维的书,也有介绍飞利浦和 Sony 这些曾经辉煌过的产品公司的设计案例和设计管理的书,还有一些艺术和设计学教授所写的诸如《实的世界设计》(帕帕奈克),《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贡布里希),《艺术与视知觉》(阿恩海姆)这些阐述设计的目的、责任和理论的书… 这些绝大多数都是出自欧美人之手。
欧美的设计对世界的影响不可谓不大,这自然是与欧美国家和公司在当下的经济和商业上所取得的显著的优势和主导地位有关,他们的经验自然会更有信服力。但是,这也导致了在设计风格上越来越趋同。现在,无论是工业设计还是界面设计,中国的产品都在偏向欧美风(准确讲应该是山寨欧美风),其根本在于思维方式是趋同的,或者说中国的设计师还在地吸吮着欧美设计的残汤冷炙而未能,缺乏思考与探索。这常的,并不利于设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而深泽直人这样一位有着 30 多年丰富的设计经验并且取得过诸多成就的日本设计师,他对设计的思考必然有着不同于欧美流派的独特之处。事实也的确如此。他的设计经验,将会给已经取得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带来一缕新鲜空气,也可以给中国有所追求的设计师们和企业家们带来新的视野与思考:中国的产品品牌应该向何处去?
深泽直人的成名时期正是在日本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即上世纪九十年代至初,日本曾经一度是世界第二甚至第一大的经济体,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设计师,包括平面设计师原研哉/田中光一/黑川雅之,建筑设计师畏研吾/安藤忠雄/伊东丰雄/妹岛和世,服装设计师山本耀司/三宅一生/川久保玲等等,他们的经验和作品,并没有狭隘地局限在日本文化和日本国内,事实上他们是为世界所认可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势必是需要这个国家自己拥有一大批具有思想和成功实践经验的人才可以的。
中国当下已经具备了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但是尚缺乏与此地位相匹配的思想。在各个设计领域都缺乏可以对外输出经验的设计师(建筑/服装/平面已经有一些),其根本自然还是因为缺乏思考与特立独行的成功经验。深泽直人这本书,就可以让人看见,即使在产品设计这样非常复杂,非常,非常充满商业化的领域,思考和探索,依然是成就的不二。同时也可以对中国设计师和企业家们在自主设计和自主创新上有所。
最后,深泽直人这本书里面所讲述的设计,让我共鸣;其中所展现出的设计大师的素养,让我折服。
在这本书里,深泽直人所讲述的是与欧美设计流派截然不同的设计思想与实践,它抛弃了形式服从功能、甚至以人为中心的物的设计思想,进入了无意识、可供性、甚至无设计(在深泽直人看来,设计是自然的,原本就存在的,设计师只是把它找到并呈现出来)这样与感织非常强烈的领域之中,它介乎于艺术与工程之间,它交融了实用主义哲学、生态心理学、社会文化、新技术与新材料等等,它无拘无束地驰骋。
透过这本书,也可以看见非常不同于欧美设计的一种内敛与沉静的设计风格,而更让人值得深思的是,他的设计虽然有着明显日本文化的影子,但却也是为世界人们所喜爱的,其原因可能在于他深刻的洞察了人、物、和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普世的,他将这种普世的关系用简洁而富有变化的设计表达了出来,从而激发了大多数人们内心的触动而喜爱。这种经验,对于中国当下也颇为重要,做出好设计,盲目从众不可取,必须要对世界有更深刻而独到的认识才可以。
而我自身,也正是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和实践,我所主张的设计需要融合艺术、技术,和乐趣,并且需要根据产品所服务的人群,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场景,进行最贴切的设计,在保障易用性、直觉化操作的同时,也要能给人们带来内心愉悦的感受,而且还需要帮助产品通过创新取得竞争优势,达到商业成功。这些其实与深泽直人都有着许多共通之处。
而通过多位设计师、艺术家和学者在此书中谈论深泽直人,以及他自己对设计思考过程的介绍,更让我看到,一位优秀的产品设计师,应该具备四种角色特征:学者、工程师,艺术家以及企业家;深泽直人研究过日本/美国/欧洲文化,以及至少非常深度地研究过生态心理学(比如读过其奠基人詹姆斯.吉布森的著作),他对可供性,意识与无意识的理解已经是很深刻,这在许多设计师里都是做不到的,而如果没有学者的,可能也难以有很高度和深刻的思想洞察。
深泽直人的设计往往采用了新材料和新技术,他的设计本身对材料和技术的挑战也非常大,所谓「形愈简,工愈艰」,所以做设计的时候,就需要了解清楚材料、工艺的特性,这需要有着工程师般的耐心与逻辑。
他的作品各具特色、变化无穷,并且能感受到对极致的挑战,比如,虽然他设计了很多款手表,但是它们各不相同又都有吸引力,而且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完成了功能,它们还会带给人们内心的愉悦和思考,这,大概是只有艺术家才会有的特质;深泽直人在这本书里多处介绍与多个公司的创始人和高层主管探讨产品和设计,这必须要有与企业家同样层次的对市场的理解,对品牌的理解,对成本与利润的理解。
当然,我可能并非是翻译此书的最佳人选,因为我所从事的工作是软件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它与工业产品的设计有许多不同,然而,可能也正是这种不同,反而可以用跨界的视角审视设计,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比如,深泽直人说,他认为产品的软硬设计应该一起考虑,因为这些都是与人的交互,这一点我非常的赞同。要超越产品功能本身,通过简洁的,去掉尽可能多余物的设计,并带上幽默和乐趣,以及美学的享受,当然,最重要的是对人性与自然的真善美的终极的关怀,这一些我们是完全契合的,软件产品设计与硬件产品设计在这样的高度上是完全可以一致的。
另外,翻译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过去所阅读的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竟然也都派上了用场,不禁更为欣喜。无论怎样,翻译此书当是一种,一种时机的契合。
翻译此书,耗费了许多的时间,据粗略估计,应该至少有 200 小时,因为大部分都是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因此特别地感谢我的妻子、两个可爱的女儿和父母们的支持;也感谢我的团队,在我们创业争分夺秒的时候,能让我花费如此多的时间和心力去「不务正业」;也感谢湛庐出版社,给了这样一次机会,能够翻译一本很有价值的书,并让自己与设计大师之间也有了最近距离的共鸣;也感谢编辑任静静,此书在她的耐心协助和认改下,变得更加流畅和精美。不过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此书翻译依然会存在很多草率之处,若有歧义或者不知所云及其他问题,皆因我之故,欢迎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