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4月30日讯(闽南网记者 王惠敏 文/图)今天是中国天文学家戴文赛逝世37周年纪念日。这位乡贤曾因星际研究获得重大而饮誉国内外,星空更有一颗小被命名为“戴文赛星”,所以,故乡的人们以“天上一颗星”称呼他。
戴文赛是一位教授、博士,是我国天文事业的拓荒者,被认为是我国现代物理学、天文哲学和现代天文教育的开创者、奠基人之一。如今,故乡漳州的乡亲正筹备修建洪坑村名人馆,申报建设戴文赛文化广场以纪念、铭记这位乡贤。
1911年12月19日,戴文赛出生于龙溪县天宝乡鸿湖村(现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洪坑村)。他为他心爱的科学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79年4月30日逝世于南京。
戴文赛自幼生长在教家庭。他父亲叫戴群英,曾当过、教师和木匠,母亲叫高信德。戴文赛3岁时,全家迁至漳州。6岁时,他在城区育贤小学就读。幼年时的他聪颖好学,毕业后到集美中学就学,后又转回漳州寻源中学,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1928年,他考入福州协和大学数理系,后因家贫半工半读。1932年,他毕业后留校当助教并攻读研究生,1935年应聘到广州岭南大学任物理系助教。
1937年,戴文赛转入北平燕京大学物理系,做助教和研究生,仍半工半读。同年,考取中英庚款留学生,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天文学。在校期间,他曾应英国代表团邀请,以列席代表身份参加国际天文协会,1939年获该校天文学金。1940年,他毕业并获博士学位。
同年,他谢绝导师著名天文学家爱丁顿教授的挽留,毅然踏上归国之。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绕道乘船回国,历时三个月,才辗转回到祖国昆明。1941年至1946年,在紫金山天文台中央研究院任副研究员。之后,相继在燕京大学、大学、南京大学任教。
洪坑村村长戴艺生说,戴文赛是在国际上有贡献的名人,村里人都为此感到自豪。但因他年幼时便离开出生地,当地的人们对他并不是很了解。3年前,洪坑村老年协会会长戴等人开始着手收集与戴文赛相关的资料,才开始深入了解他的生平事迹。
“他以前很少回来,本地人对他了解较少。”戴老伯说,村里人基本都知道曾出了个天文学家,但对他的具体情况并不清楚。他们也不曾见过这位乡贤,平时也没听老一辈讲起过。直到村庄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才越发重视起来,开始收集整理资料。他告诉记者,戴文戴有两个女儿,现在都生活在美国。
戴家可谓“一门三杰”,三兄弟中,戴尔宾是建筑学家,戴迈伦是经济学家,而戴文赛是天文学家。“他是天上一颗星,对咱们祖国有很大的贡献。”戴老人这样评价戴文赛。
1952年,在北大任教的他开始对演化产生浓厚兴趣。那时国外已有不少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但在中国还是空白。1953年,国家决定在南京大学成立新中国第一个天文系。这一年,视察紫金山天台时,要研究演化和太阳系起源问题。戴文赛知道后,毫不犹豫地向上级申请到南京大学天文系工作。1954年,他携家眷到南京大学任教授,不久任天文系主任。当时,教学和行政双肩挑,在他的带领下,全系教师完成了编写天文教材等大量工作。
1964年10月30日,戴文赛在参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时,发现一颗小,经国际小委员会编号为3405号。1994年5月,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提名报请,经国际小研究中心和国际小命名委员会给予认可,将该小命名为“戴文赛星”。
他是我国近代天文学的创建人之一,多年从事恒星光谱、恒星天文学和太阳系起源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1978年,他的太阳系演化学说获全国科学大会。
他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天文专业人才成为我国天文事业的,还有许多学生在在全国各地成为科研,漳州籍著名科学院士高庆狮教授就是其中一位。
他一生著述丰富,写了大量科普著作,如《天文知识》、《巡礼》等。他热爱天文事业,直到逝世时,还留下一份未写完的研究提纲《太阳和对不变平面的倾角》。这是正是他把毕生精力献身于天文事业的。
戴文赛在漳州天宝镇洪坑村的故居已年久失修,当地村民正准备通过集资捐款,在今年内进行修缮,并在故居附近建起洪坑村名人馆。“名人馆可能在年底就要先施行,戴文赛文化广场还在申报当中。”村长戴艺生介绍,村里已提交了建设戴文赛文化广场的申请。这两个项目的建设也是为了纪念有突出贡献的名人乡贤,也让后代了解、记住他们。
洪坑村名人馆将展示有社会影响力乡贤的生平事迹等相关资料。这些名人乡贤跨越近现代等历史时段,约有10位左右。在走访中,当地村委戴建华也告诉闽南网记者,因故居较破旧,要重新装修,预计需花费约近百万元。目前,这些资金全由村民捐款集资。
洪坑村于2013年8月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戴文赛的故居就在其中一座古大厝里,只有一间房间大小。由于房门掩着,无法看到里面的情况。“主要与古村落开发与结合起来,使村庄成为旅游传统村落,将大大改善,这对我们后代都常好。”村委戴中元说,对于名人乡贤的挖掘,有利于提高村庄的文化底蕴,开发旅游资源。目前,经过整治,村容已经大大改善,平时也会有很多摄影爱好者、骑行爱好者等到村中拍摄观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