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摄影> 文章内容

人文摄影十大精髓Mark起来轻松拍

※发布时间:2017-11-29 21:36:3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人文摄影就是摄影师通过他的照片里的角度表现他所认识的这个世界。以表现人以及与人相关联的事物为主要内容对象,主要关注人,人的状态,人的故事,人和历史以及未来, 就拍摄技巧而言,应该尽量自然,简单,朴实,亲近,生动,不过多的影响拍摄对象,就让拍摄对象自然地呈现出自己的本质和状态,在加入相机后面的那个你的思考和审美趣味,从而成就一张好的人文地理的照片。

  拍摄模式:白天在室外拍摄时,由于不同明暗差别较大,通常使用优先模式拍摄(新闻摄影师或许会选择自动模式),优先模式便于控制景深。室内通常光线较为统一,可使用M模式拍摄,只把精力用于构图拍摄。

  对焦模式:设定在单点对焦,由手动方式配合构图移动对焦点,除非是追踪移动中的车辆、人或动物,我不太使将连续追踪对焦功能设定在状态,那代表对焦点的移动会随着构图时移动镜头而改变,反而增加确认画面合焦效果的麻烦。

  ISO值:视光线,以应付可能的光线明暗剧烈变化,但拍摄之前记得检查,因为可能前天弱光拍摄ISO设定到了1600没调回来,结果影响拍摄画质。

  白平衡:在白天室外拍摄的情况下,使用自动白平衡即可,若喜欢更温暖的色调,则可以选用阴天白平衡。室内拍摄光源相对比较复杂,如果需要矫正必须手动设定,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以RAW档拍摄,可以不用考虑色温问题,在后制时重新指定就能得到最佳色温还原。

  抓拍和沟通是人文摄影的主要方式,两者各有所长。对于街头拍摄,很多场景都是稍纵即逝,这时候往往要以抓拍为主,若有必要,事后再征得被摄者同意。而对于更为长久和深入的专题拍摄而言,事先沟通几乎是必须的。这是在沟通前无论如何都无法取得的效果。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行动上,都要对被摄者保持尊重。

  在吴哥窟看到这个小僧人,和他用简单的几句英语沟通后允许了我的拍摄,正是由于有了良好的沟通,在镜头前神态自如,眼神非常有内容,我自认为时当天拍摄最好的一张人文照片。

  使用长焦镜头在远处抓拍是许多摄影爱好者常用的做法,可以在离被摄体极远的地方,在被摄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拍摄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由于长焦镜头虚化能力极强,可以滤掉与主题无关的视觉干扰,使主体更突出。

  如上图所示,拍摄于拉萨一家茶馆,我用70-200的长焦镜头远远的拍摄了在转手里经筒的藏民,由于距离远,一开始他并没有发现,我连续拍摄了多张,最后他大概意识到了我在拍摄,眼睛朝向镜头,我抓下了这张。

  思解读:当然也存在沟通不畅的情况,如上图所示,拍摄于甘南,或许是游客太多,平时存在许多不文明的拍摄行为,沟通不畅等因素,藏民对拍摄非常抵触,我用长焦远远的拍摄了他们的背影,后来我为这张照片还配了一段文字解释:甘肃甘南 我远远的站着,捕捉了她们的背影,我们不理解她们的世界,正如她们不理解我们的世界。

  思解读:还有一种拍较为有趣,不过慎用:使用广角或中焦镜头对被摄者近距离拍摄,拍完便转身走掉。有时被摄者会因为太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而没有意识到摄影师的存在,这也是抓拍的好时机。近距离抓拍能拍到被摄者更为生动的表情和动作,而且现场感倍增。如上图所示,拍摄于孟加拉国达卡街头,近距离抓拍了一个头顶着编织框的少年,表情非常生动,现场感很强。

  思解读:有些刚起步的人文摄影师面对被摄者往往很害羞,生怕被注意到而引起反感。这样的心态很难拍到很好的照片。这些都是常见的恐惧,我们可以找一个有趣或者舒服的地方坐下,比如在咖啡店和餐馆坐着,并把相机拿在手上或者放在桌上,观察经过的人或附近景色,随时的拍摄,这样不但可以让附近的人习惯你的存在,也能令自己放松。这种拍摄方式在都市旅行的时候非常管用,如上图所示,拍摄于英国伦敦的一家咖啡馆,当时在这咖啡馆拍摄了整整三个小时,拍摄了非常多自然生动的照片。

  人物题材摄影精彩的作品往往是被摄对象表情自然生动,要捕捉到这样的瞬间采用连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连拍就意味着一个时间段你的注意力都会在相机取景框内,所以拍摄之前要好好看看周围的情况,避免出现意外。拍摄的过程中,尝试变化拍摄姿势和角度,站着拍几张,蹲下再拍就几张,不要被眼前精彩的画面吸引忘记了变化构图,说不定一个角度的变化会有更好的照片。

  思解读:上图拍摄于南非开普敦的海滩边上,这群女士在看到我拿着单反相机,邀请我给她们拍摄合影,我拿着她们的手机用了好几个角度拍摄几张,然后我问她们介意让我用单反相机给她们拍摄吗?她们很愉快的同意了,并且在镜头前留下了生动阳光的表情。当然,必须连拍,才能记录下他们表情最生动的那一张,我一口气拍了大概三十多张,话说当时她们听到我快门一直噼里啪啦的响,表现好像都加强了不少。

  镜头的选择上,短焦距镜头比长焦距镜头更好调整,视野范围大,大比小更容易拍清楚。至于快门声音,连拍模式下噼里啪啦响却是比较夸张,如果你不是为了显摆,估计你的拍摄对象也不乐意听到,会干扰他的注意力,如果能关掉快门声音最好。最后一点,不同的机器连拍缓存,最高的连拍张数不一样,拍摄几张后,快门会停下来,然后缓存再可以拍,要提高缓存,可以设置更小的拍摄格式,比如去掉RAW格式只选择JPG格式拍摄,另外选择更快的内存卡,比如高速卡,当然,价格更贵。

  思解读:连拍模式是我在旅行中比较常用得,尤其是拍摄过程中遇到活泼的孩子时,会使用连拍模式进行拍摄,因为这样能确保快速抓拍他们变化多样的表情和活泼的动作,从而不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

  人文摄影当然画面内容得有人的因素。有些摄影人认为风光摄影就只能是纯风光,总要相片中没有任何人物或动物出现才满意,其实,过于洁净的画面也会使照片显得平淡无味,所以在画面的恰当上有人物时,往往可以打破画面的呆板,使照片更加生动。

  在画面里,他站在最后,等待他人先走,我走到他后面,用1/10秒的慢速快门把的游客给虚化了,僧人因为没有动,他的影像非常清晰,这样一动一静的画面非常有意境,非常有禅意的表达空间。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人物在画面里,这张照片就没有了任何的气氛。

  当然,你发现一个形象非常有特色的拍摄对象,你完全可以赶上去,在他经过某个有气氛或者有代表性的背景前拍摄一张,或者跑到他的前面去,在那边等待他走过来。

  街头摄影时常在等待,我们等待一个对的景、对的人,在那瞬间,拍下那张欲意传达的画面,而这个过程中,最无需考察的恐怕就是效率。摄影大师布列松的许多照片就是这样:人物在恰当的时间出现在恰当的地点,使整个事件在这一刻达到最,构成完美画面。这也是布列松“决定性瞬间”理论诞生的基础之一。

  思解读:上图在甘肃的拉卜楞寺,远远的看到几个僧人从拐角的小上走入了画面,我匆匆的跑了过去,跟在他们后面,连拍了许多张,没有打扰他们,又让人物和背景的建筑非常好的融合在一起。

  等待和预判,是拍摄人文作品的关键环节。有时候摄影者观察到一处色彩或造型绝佳的场景,只差一个“影中人”在合适的出现,为你的影像画龙点睛,这时候就须等候。适当的人物在适当时间出现在适当的,就能成就一张照片。

  思解读:在柬埔寨知名的微笑石像景点,我到的非常早,日出的光线拍摄了很多的景点的照片,远远的看到这个游客走过来,我站在他必过的上等待他到了预计的拍了这张照片,游客的服饰造型加上逆光的效果,非常有异域探险的味道。

  思解读:如上图所示,运用佳能24-70mm/2.8镜头的35mm端拍摄,骑自行车的女士就从我眼前过去,距离几乎就不足1米,当然,拍摄的时候我是先估计好焦距,等着她自行车骑过来,进入预定的画面后按下的快门。

  首先选择合适的场景,确定一个最有特色的拍摄场景,确定背景画面,这样比较好操作,蒙古大包和阿拉伯的或是土耳其的大巴扎是不会动的,你只要选择角度和构图,然后等待特色的人物出现在画面里。

  如果你已经看到好的光影,好的背景,你就要选好,等待一个有特点的人物出现在正确的。预判,就是接下来某个人,他会出现在哪个,这个时候,眼光放宽一点,寻找合适的主体人物,判断他的运动的方向,提前估计他们出现在你事先预想好的背景里需要的时间,同时也要判断出他们在这个里会有怎样的动作,在最好的时机,按下快门。这就比较眼力、耐心与运气了。保持耐心,这可能需要花很长时间。可能你等了很长时间才等到这个人站在正确的上,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思解读:在京都伏见稻荷大社,老朽褪色的暗红色牌坊和光鲜亮丽的色牌坊密集地交织在一起,透过阳光的照射显得格外壮观迷人,视觉上颇为震撼。这个时候如果能有一个穿着和服的女士进入到画面里面,会增加这个场景的地域风情和特色。在等待了十几分钟后,一位理想的人物进入到了画面的预定,有了这么一张照片。

  思解读:在垦丁海滩边拍摄,天气并不理想,没有光影,如果单纯拍摄海景照片太单调,我寻找了两处礁石的场景,希望能有人出现在画面里,等待了数分钟,不远处的两个小伙子果然游了过来,站立在我预定的,照片一下子就活了起来。

  1、保持低调,相机和拍摄的动作别太夸张,衣服最好也别太和要走的街巷格格不入,决计不要穿摄影背心、不要把相机挂脖子上,太引人注入,给人产生其它联想,被拍摄几率非常高。

  2、当日的拍摄过程中,我的镜头从来不盖镜头盖,减少准备时间,便利取景拍摄,遮光罩需要与否视情况而定,街头抓拍中基本上镜头盖我也弃用,减少相机体积给拍摄对象的感。

  5、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高画质的一体机DC或者是微单带定焦大镜头,小巧,够大,弱光下也可以有比较高的快门速度,这类机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另外拍摄时不会对拍摄对象有太大感,相较于体积大的多的单反来说,小机器是街拍的第一选择。在都市旅行的时候,手机拍摄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思解读:上图我用手机拍摄于街头,在光线良好的情况下,手机是可以拍摄出品质良好的照片的,特别是去拍摄这种城市街头人文的题材,某种程度上说,手机拍摄比单反相机更能胜任,便携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体积小没有性,不易引起拍摄对象的反感常重要的一方面。

  旅行中,人文是绕不过的圈子,但是拍摄一张好的人像照片并不容易,首先要在人群中寻找最有当地地域特点的对象来拍,沧桑的面孔,精美的服饰,独特的生活习惯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我们总希望能拍到当地人生活中真实的一面,但也总因为害羞的性格而一次次错失拍摄良机。要学习拍摄它们,重点就是要学会善于和陌生人沟通交流。

  一张成功的人文作品按下快门不需要一秒钟,但是按下快门的背后可能需要你和拍摄对象沟通半小时以上或者更长时间。

  听过这么一个故事,长江商报对每个进摄影部的人进行的20天训练就是每天上街去拍七个人,不管怎么样,只要能拍到就行,这是克服心理障碍的一种最好方式。你可以去沟通 也可以去抓拍,但我不去,尤其是摄影,与被拍摄者进行沟通,才能拍出真正的味道,你的片子才不会浮于表面的形式。

  所谓摆拍,就是摄影师根据自己的设想,创设一定的,设计一定的情节,让被拍摄者表演,最后由摄影师拍摄完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摄影师充当的是导演的角色。我个人认为旅行过程中人文摄影摄影照片可以摆拍,但摄影师必须尊重事实不进行造假。

  如果拍摄对象需要你支付一定的拍摄费用,这个最好在拍摄前沟通好,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有的摄影师觉得付费拍摄作品就会失去自然本来的意义,这个不绝对,支付一定的费用,如果在你可以承担的范围内,我觉得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被拍摄对象也会非常乐意按照你的拍摄意图来配合。

  每次去国外摄影我都会特意的去安排一些特色的摆拍。因为我们每次出国也就10来天时间,如果不精心的去准备,只进行纯粹扫街记录拍摄,那可能收获会很少。为了不留下遗憾,该支付点给拍摄对象的费用还是很有必要的。

  思解读:上图片拍摄于尼泊尔加德满都,帕斯帕提纳特神庙附件有很多这样的苦行僧,他以化缘为生,脸上画着五颜六色的条纹,一手拿着小铁罐,一手拄着拐杖在闲逛。有时候会穿艳丽的僧袍吸引游客拍照收费,一般拍照费用为10-20卢比,只有烧尸庙的苦行僧一般会要很高的费用(提前讲好价格)。看到游客会主动和你打招呼:“photo~photo”大家如果尼泊尔旅行有去拍摄苦行僧的计划,一定多准备好零钱。

  思解读:上图拍摄于吴哥窟,是一个卖当地木罐饮料的小摊,摊主的头饰很有特点,我问她可以拍摄吗?虽然没有买她的饮料,但她也愉快的同意了,笑容非常灿烂,我给了她一美元表示感谢,一美元可以买她两罐饮料。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