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室内设计> 文章内容

南艺学子中国风家居设计将参加国际大展

※发布时间:2017-5-15 10:08:5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会和你“互动”的明式立柜,模拟古典花窗的可变形壁灯……近日,南京艺术学院毕业设计展上,一组别具一格的家居物品,吸引了无数的目光。这组设计被命名为“诗意的栖居”,它首次提出了“人文机械”、“交互家具”的概念,让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与人互动,让家“活”了起来。其指导老师、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院长张明表示,十月份他或将带着这批南京学生的作品,去参加意大利、法国等国的展览。

  记者在现场看到,家具组名为“觉物”,有高柜,矮柜,桌子三件作品,比例上全部提取了明式家具尺度。“为了在保留传统明式味道的同时使其更符合现代审美,我们在造型上为家具做了减法,比如罗锅枨的结构不再用木头表现,而是用金属钢板予以替代。”

  最独特的是,通过热装置,随着人的脚步靠近,柜屉依次亮起;同时使用了电解质膜玻璃的柜门,从朦胧的磨砂感瞬间变成透明,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当中“透”与“不透”。张明笑称,作品展出以后很多“土豪”非常感兴趣,表示要买回去摆放在自己的别墅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为什么现在几乎所有的别墅里,都摆上繁复华丽的洛可可式家具?我们希望用更新的方式,将中国传统与现代的功能结构、造型和需求结合,从而达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传统与未来的结合。从容坦然,创造优美的意境,做到诗意的栖居。”而即使在使用了实木和数千元一平米的电解质膜玻璃后,一张明式书桌小批量投产入市后的售价,预计也不超过万元,“比‘达芬奇’什么的便宜多了。诗意的栖居,应该是一种美好的人文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机械组名为“拂翼”的作品,极为吸引人,它来源于传统的蒲扇。设计组摈弃涡轮电扇方式,使用机械结构来模仿人摇臂时的肘腕关节动作。吊扇以改善家庭内循环,搅动室内空气对流。

  为了有“自然风”的感觉,设计组进行了艰苦的研究,他们剖析了老机械的结构形式,最终打造出的作品,用700多个零件、140多个轴承模拟出古人扇子的方式,扇面更是请苏州的绢扇师傅用古法制成。时扇面依次上下挥动,灵动优雅,像有了生命一样,又让人想起夏夜长辈依偎在孩子身边打扇助眠。

  花器组作品“非编”,设计者用一种极为朴素、低成本的方式,亲手制作一件自己的作品。可以是花器,也可以是拥有梦幻光影效果的灯罩。而材料仅仅是一组简单的模板,和几块钱一卷的牛皮纸绳。

  灯具组“影戏”,则运用变形的创新方式,来使得中国的传统意境和灯、光完美融合,并通过一件器物解决多个问题,创造一种流动的光。他们把LED灯附着在传统花窗一样的结构上,一个盘装底座托起,四周有四个固定点,中心有一个动点与电机相连,当通电时电机转动,带动整个挂壁灯结构同步运动,灯就开始优雅地变形。此外,在同一水平面上完成,还可以调整成不同的造型以符合不同的使用需求,比如灯杆的竖直轨道上下滑动,拉下时可以照射坐在椅子上的人看书、看报,拉上去时成一个台灯的造型,可照射背后的墙壁。

  张明认为:“我们需要中国人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天回家关起门,这些设计能给你带来平静感,这是属于东方的美学。而人与物交互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将是未来的设计方向。”

  据了解,这些作品全部来源于本科毕业生之手。张明今年带领指导的毕业设计组包括陆文浩,赵飞,何源,付宇,金祥,张页,徐博文,谢志杭,李付姝玉,俞映千,孙宇,周婷等同学。

  已经用光了四本护照的张明,在国外看了无数的设计,发现最好的设计都善于将民族文化融入其中,所有世界的奢侈品都是有历史、有故事的。“而如今,中国人却喜欢使用西式家居,体现出一种文化上的不自信。”

  每年的毕业设计都要耗费约六个月的时间,张明和他的学生每天凌晨两点才能走出工作室,以前,制作毕业设计的学生往往要负担万元以上的个人投入,但张明却以工作室的形式,承担自己带领的设计组所有费用,从最初的三四万元,到今年的20万元。张明对每年的设计作品建立明确的知识产权,参加国际大展,并根据情况投产销售。由他创立“道物工坊”品牌,如今已经进入第五年,从茶具、传统乐器到今年的家居设计,不断有所突破,但他坦言大众市场的时机尚未成熟,一是将积累更多的作品,二是担心被山寨。目前仍只是参加国际知名的设计展,小批量地定制。他表示自己接下来还会更多地探索此类人文设计,“我们这代人应该在尝试中坚守,让世界看见中国的设计。”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