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业设计> 文章内容

工业设计的全产业链创新

※发布时间:2018-2-8 15:30:3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将近90% 的受访企业都有自己的工业设计人员或团队,换句线% 的受访企业都摆脱了单纯的OEM 代工局面。而44% 以上的受访企业的工业设计最高主导人都是企业负责人,可见他们对工业设计之重视。而随着工业设计行业分工越来越清晰,以及企业家对资源共享合作的思维越来越接受,已经有约一半的受访企业表示在工业设计环节会启用外包或者内部人员和外包相结合的方式。

  这些受访企业也对工业设计能给企业带来的益处有着清晰的认识。70% 以上的受访者都表示良好的工业设计能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外观,提高产品销量,而64% 的受访者表示工业设计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受访企业在企业工业设计方面的组织构架、创新价值建立方面,同样做了深入思考和用心建设。已经有近30% 的受访企业采用了类似销售激励的方式来激励工业设计人员,这无疑是更为先进的管理方式。

  在工业设计行业,专业的设计机构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不仅更专业,而且具备很多企业所没有的对基础性材料、供应链、营销渠道等方面的整合能力。这种整合能力,被国内著名设计公司浪尖设计总结为“全产业链设计创新服务”。

  这种“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已经被中国很多工业设计机构所采用。究其原因,既有主动因素,亦有被动原因。主动在于中国在许多产业有着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为工业设计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提供了便利,被动在于如果工业设计的一亩三分地,体量太小,只能被别人整合,无法实现工业设计的独特价值。

  通过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工业设计企业既可以帮助初创企业进行产品孵化,帮助他们解决从产品概念设计、材料研发选择、制造、营销等各个环节的问题;也可以帮助成熟企业迅速进入新领域,补充、建立新供应链体系。从这一角度看,可以说工业设计已经脱离了被动应用的角色,而是扮演了主动为企业的竞争力提升服务的顾问式角色。

  得益于以来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制造企业和工业设计机构的工业设计水准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按照长期在中国工作的美国国际创新专业协会专家Michael Eagleton 的观察,“中国的进步是现象级的。不仅在工业设计,在工程、研发等许多领域,中国企业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果你不在中国,是感受不到中国企业在设计方面的前卫和创造力的。”

  但我们也看到,“山寨”问题仍然困扰着“中国创造”。学贯的著名设计师杨明洁认为正是由于中国缺席了工业的很长一段时间,出现了工业设计的断层,导致一些企业和对“山寨”、抄袭的危害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中国设计要真正崛起,还需要多方的漫长努力。

  Michael Eagleton 也认为“山寨”是个问题,但他更乐观地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我们看到日本、等经济体都经历过相似的发展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主创新设计的产品会越来越多,自主创新的行业也会越来越多,迅速起飞。”

  可以说,受访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工业设计师都对中国工业设计的未来充满信心,但如果见到热潮就一窝蜂往上冲,往往会,迷失方向。赵宇波就冷静地指出,现在的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缺乏的不是设计能力,而是广义的“设计思维”。在他看来,企业的战略是需要“设计”的,“企业更需要找到正确的事。这就需要把企业当产品进行设计。”

  “基于设计的思维模式和战略能力,比他拥有设计团队更重要。企业需要把价值链条梳理清楚,把商业模式、产品战略搞清楚。换句话说,首先要设计企业,而非设计产品。”赵宇波指出,“比如像小企业,如果上来就重视产品,容易本末倒置,在设计方面投入过多,到最后被拖死。”

  总体而言,中国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工业设计,因为从代工转向品牌是必然趋势,这一过程中工业设计能起的作用无可替代,运用得当,当能取得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迅速建立新竞争力,打造具备识别性的自主品牌。但工业设计毕竟只是企业价值链中的一环,对它的重视还需同研发、供应链、营销等能力共同配合,才能发挥协同作用。

  本文作者Nature,世界经理人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号(ID:CEC_GLOBALSOURCES)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本文版权属于世界经理人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任何企业、网站、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镜像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文。经授权使用文章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世界经理人(”、图文作者信息及本文链接,同时不得将授权文章提供给任何第三方,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的。

  © 世界经理人:自1999年创立以来,世界经理人网站(致力于引导职业经理人实现卓越管理,以专业的形象为经理人用户全方位提供最佳管理资讯服务和互动平台。

  如何创新?很多企业都很迷茫,因为以前的代加工是“从1到100”的复制,而创新是“从0到1”的创造,前者需要的是生产能力,后者则是创意能力。

  来自太极鱼创意设计机构创始人Wolfgang Obermeie伍刚先生、美国创新专业协会核心专家Michael Eagleton迈克尔先生、著名设计师、YANG DESIGN杨设计战略顾问创始人杨明洁先生作了有关工业设计的精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