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设计名人> 文章内容

重返1989回顾MARGIELA传奇20年

※发布时间:2018-5-15 7:48:5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MARGIELA先生辉煌的20年,设计出无数令人称赞的作品。直至今日,设计师后辈们仍然追捧这位擅长解构主义的先锋设计师,当下诸多时装、街头品牌都有着些许MARGIELA当年的影子!而对于擅长搭配的BLAKER来说,这将会是一堂看完后收益颇丰的时尚造型课。天马行空的想象都不足以形容MARGIELA的才华,到底是怎样的别致思维才能在20世纪就想到外穿、利用透明塑胶带、绿植等不常规材料对服装、配饰进行二次。其中最实用的一件羊绒开衫,一衣多穿,在巧妙的造型处理后,一板一眼的上衣立马变身,成了另一件完全不同的前卫单品,值得BLKER们去思考和学习。

  同时,我们邀请到几位YOHO!BLK的好友,在亲历此展后,分享出各自的感受。one more thing本期文章会送出一件MM6条纹衬衫作为福利,详情以及规则请见文末。

  “印象最深刻的有很多:入馆后的The Game-Changing show of 1989视频;1989-1990秋冬由47块瓷器碎片拼成的马夹;2009春夏系列的假发上衣(wigs and hairpieces jacket);插上植物的塑胶腰带;涂鸦Tabi靴,还有与现代奢侈品工业背道而驰、用回收材料创作的塑料上衣等。”

  “读书时期就知道这位二十世纪时装界的核心人物,对如此先锋怪才不在秀场现身,不接受任何采访的作风印象深刻。我个人非常喜欢他将个人“隐士”风格代入作品的神秘感,他的四点缝线全白标签是我的最爱。我自己的穿衣风格也被这种Anti-idolism反偶像色彩意识所影响着。”

  “买的肯定都是自己最喜欢的。当季的话,会比较偏爱买西装、牛仔裤、衬衫、Tabi靴这类实穿的。这次在巴黎巧遇了一件Vintage的斜剪裁长针织无袖上衣,也在店里买到了一只花型耳饰,算是惊喜。”

  “看展的时候最想拥有那件白色棉被羽绒服!(可能因为在巴黎实在太冷了哈哈哈)虽然之后和H&M系列复刻过一件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的白色羽绒服,但看到1999年的实物还是无法我对这位时装大师‘性’作品的赞美。”

  “现在的时装产业虽说还不算沉闷,但是惊喜不再,虽说时装没有商业目的就不是时装了,但MARGIELA以服装为本,不玩名人效应,把廉价的元素变成价值连城的精髓,‘因为贫穷,所以创作’而创作的根本反而更凸显了他的唯一。通过这次展览,我认识到现在的时装从业者不应一味靠参考秀图、从互联网吸收资讯这样后现代的方法认识时装,在这个爆炸资讯难分的年代,不能只留意side story,我们还是应该追溯时装设计的本源,去解读时装与商业的完美组合。”

  “第一次看到MARGIELA 用人台和打版纸做的系列实物,很激动。包括那件用白袜子解构而成的白色上衣, 这是我对MARGIELA的第一印象,用平日生活所见的东西,通过和重组,在功能和美学上赋予他们新的意义。展览里也有播放 MARGIELA 在巴黎贫民窟那场时装秀的视频。那些当地的小孩和模特一起走出的画面十分震撼。”

  “高中买的一本关于奥运的《Vogue服饰与美容》, MARGIELA做了一件用羽毛球组成的上衣,张曼玉穿的。因为看到了这个所以专门去搜集了很多关于他的资料。”

  “整个展览我能够感受到贯穿在MARGIELA服装、音乐、照片、时装秀之中的诗意。不得不说,前人真的做了很多东西,后辈的我们只有更加地努力呀。”

  “深刻印象的是设计师特别提到的那件浅蓝色马海毛镂空毛衣。才第二个系列,还没有针织供应商,所以只好让他妈妈帮忙。为了达到儿子想要的那种不规则镂空的朋克感,她用扫把上扯下来的条干亲手织了这件大毛衣。在几个朋友的帮助下,她继而产出了40件这样的毛衣,一共有三个颜色:浅蓝,粉色和黑色。MARGIELA在第四个系列1990-1991中第一次将内衬外穿这个概念带给我们。为一件衣服默默服务的内衬,具有以下几大功能:让一件衣服的内部看起来整齐美观;从内吊住衣服的下摆边缘,从而使其均匀地下垂。让我敬佩的是,MARGIELA的很多想法都是从衣服的本身展开的,而不是受外来的某个灵感的。将‘褶’(dart)在外,从他的第一个系列就成为他设计的特征之一了。对于衣服衬里的深入研究,将这个幕后英雄推上了舞台中心,真的算是开了先河,为人们对于时装设计的思维开辟了一条蹊径。

  MARGIELA对于‘解构衣服’的处理和看法非常独树一帜。‘当我剪开一件衣服时,不管它是崭新的还是二手的,我并不认为我在摧毁它,而是一种给予它新的生命的方式。’ 从1991年那个系列开始,MARGIELA开始展现他对于‘现成’衣服的迷恋。从那一刻起,他赋予了‘新’一个全新的定义:用循环的衣服而成的新系列,着实挑战了‘无限创新’这个概念。我本人对于色彩和印花非常,所以1991-1992年的那组印花系列让我记忆犹新。另一个原因也在于这是一个非常‘不’MARGIELA的系列,纵观他的设计,这是唯一一个色彩如此缤纷充满了印花的系列。所有印花面料均来自跳蚤市场搜来的丝巾。做一个主题总是要做到极致的MARGIELA,将各种印花在冲撞中展现出一种和谐感,甚至在styling上将印花这个概念用颜料延展到了模特的身体上。

  而在接下来的92-93系列中,他则用拍卖获得的一整套18世纪舞台剧戏服来进行。将一半戏服漂成白色,另一半则染成黑色。而那一季他的秀也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同时展开,一边是白色系列,一边则是黑色系列。

  “还是从我开始做编辑的时候,在那之前我对时尚的审美和了解比较局限。虽然回想起在圣马丁学习时很多国外同学的作品也许是借鉴了MARGIELA的思维方式,那也是当年开始流行的一种风格。作为一个时装编辑还真是为我打开了一扇广阔的门,因为你代表一本而非个人,总不能过于倾向报道自己偏爱的单一风格吧。”

  “可能是那件有四个袖子的风衣吧。我很喜欢他2000年那个超大号系列,男式西裤腰部折过来穿的那条。”

  “这个展的策展常棒的,仔细看后真的让我更加了解MARGIELA的设计思和。而要说到最大的收获就是我感受到他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非常的人,是个忠于内心的,并且不受干扰,坚定向前的人。”

  “设计师在创业初期,资金和资源都很匮乏的基础上,用有限的资源做出了无限的创作。这个用袜子的针织衫就常典型的例子。用中国的古话来讲,这就是顺势而为吧!”

  “具体时间记不清啦!但是自从了解到这个品牌以后,就爱上了MARGIELA的低调。仔细欣赏每件作品又能发现很多设计的惊喜,结构、用料都非常大胆。当然,这次展览对于我今后的造型工作的影响是最大的,比如下方这个look,让我知道做styling不能局限于服装和配饰,材料的重组与再创造往往能玩出更多花样来,一切皆有可能吧!”

  “我内心当然是想把所有的单品全都搬回家,但是一定要选一样的话,那就这件皮手套二次利用拼接成上衣的look吧!看到背后细节时简直被得一塌糊涂,内心一万次为设计师的才华而鼓掌!”

  “不要再抱怨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完美,这些‘不完美’ 会你另辟蹊径,或许会给你带来新的机遇。”

  “本次展览中有两个部分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第一个是MARGIELA的几个工作室样间,可以用怪中有序来形容!每间工作室里都会有很多不合逻辑的奇怪的物品,但是细细推敲又会发现,其实每一样物品都和他的设计息息相关,也许工作室中的那些物品就是他的灵感来源之一。就像他的作品一样,看似不合理的组合却有着独特的美。另外一个震撼我的点是:他对材料的二次开发。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这个设计师很环保。展览中有一个系列里面所有的衣服都是他在flea market淘来的,还有用短袜拼接的上衣,塑料袋做的bodysuit、酒塞项链等等,所以的单品的想法与设计都深深打动我。”

  “读大学的时候认识的MARGIELA,他一直都不算是主流审美的品牌!通过我这几年工作经验接触各类消费者下来,发现很多普通购买者更愿意去尝试些比较‘安全’的品牌类型,对这类先锋品牌保持一种欣赏的态度。如果让他们亲身尝试或者购买的话,就会感觉太夸张,有种感!不过近几年随着国内时尚市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个性与,MARGIELA在大众的视野中也出现得越发频繁。很多消费者在尝试购买这个品牌后,都会欲罢不能!无论是主线Maison Margiela还是副线 Maison Margiela,我相信爱他们的消费者们都有着一颗不羁的内心。”

  “对于这个品牌的设计风格有了更多逻辑性的了解,也会认识到更多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链接点,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