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环艺设计> 文章内容

2020第18届亚洲设计学年奖竞赛方案公布

※发布时间:2020-8-30 2:42:3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梦见放炮2015 年以来亚洲设计学年奖及其一直是锐意进取、更新和快速迭代发展并超越的,、、平等和互相尊重与包容也是其优秀传统

  中国设计学年奖历经改名、增设奖项、增加评委,拓宽参与的院校与机构、多次与国际学术和专业机构的交流,她所包含的内容与外延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学界和产业合作的国际联盟组织,十八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托举她进入一个更大的国际、国内、学术、行业和产业联盟的国际平台。

  为了更名实相副的推动活动的发展,经与评委、参加院校和重要合作支持机构的沟通,2015年在第十三届活动中升级为亚洲设计学年奖,其主办机构为亚洲城市与建筑联盟(Asia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Alliance,简称 AAUA),亚洲城市与建筑联盟是响应国家战略发展,在新常态下作为亚洲国家和地区,城市规划与建筑领域行业内学术与产业、行业更加紧密对接的国际联盟组织。

  联盟提倡构建一个更、有远见、更有责任的平等、相互尊重的行业合作组织,关注、支持并推动全球视野下的亚洲城市与建筑行业新思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服务、新应用、新业态的产生及发展。

  而亚洲设计学年奖是其学术和专业作为平台进行产学研结合、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不是存在的,甚至不是相对存在的,是和伦理价值下的政策、法律的制定、完善,和文化、历史变迁产生的影响紧密相关;是和投资、工程、运营和管理及其风险控制紧密相连,更关系到我们赖以的自然及其人文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而技术进步推动的生产力的发展也在快速地改变着我们的状态和生活方式,这一切也都在改变着设计自身,设计及其教育的讨论自然不仅仅在高校之间,而是在产业的车间里,在工程中、在实验室里;在行业的各种顾问服务对接和交流、协同设计及其产业发展合作里。

  全球的疫情重塑社会与生活的各个方面,让我们重新思考公共事务、经济、行业及其众多产业正常运营脆弱的前提。

  “设计的最大作用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

  ——《实世界而设计》维克多·巴巴纳克 设计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可以产生积极与消极的社会价值,是社会价值观不断形成、转型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对设计学的研究亦是一种对社会与文化价值的思考。

  社会设计也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挑战了传统设计实践的纯粹以市场为导向,并试图将其超越以更具包容性的设计概念,其中边缘化的用户群体也被优先考虑从更深的层面去思考设计,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反思设计本身的变革,通过创新的设计思维解决度的社会问题设计及其研究推动社会进步实验与实践人们的就业与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社会治理也是重要的设计研究要素提供系统的、综合的、有竞争力的、可持续的、面向未来的、创造性的解决之道很显然,设计也要各种突发的、陌生的、不确定的、强大的、的各种因素和力量的挑战,设计自身的变革不可避免

  安全与信任、健康与快乐、创造与责任、成长与进步、尊重与包容、与平等、和珍惜、原则和坚守是很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设计原则

  3. 依据各院校教育和各地区经济、历史与文化的背景,探讨和挖掘不同的教学优势与特色,也是对我国高校不同学科背景下设计专业的教学与实践评估的探索;

  4. 通过此项活动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热情,促进大学生地迈入社会与市场,催生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同时探索人才培养机制的实验性、性和更多可行性;

  由于发展的需要,2020 年亚洲设计学年奖参赛方案将继续尝试新的实践和探索学科体系的存在自然有它历史的原因,然而所有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发现真正的问题、本质和,并给出创造性、竞争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思考和解决之道变革基于以下思考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地域化的问题都呈现出全球化的特点,我们很难孤立而封闭地思考面对问题本身的国际性,更由于学术和专业本身的语言世界的不同,我们更不适合使用产生不同理解的语汇或概念界定。学术和专业研究本身就是为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产业本身也在学术和专业上做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与产业发展积极对接是学术和专业发展的重要径。毋庸置疑,我们已经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性社会之中,我们的思考和探索之自然也要性的,世界本身就是综合的,设计的定义和边界本身也是模糊的和充满不确定性,面对本身就是复杂的和综合的问题,其解决之道自然也是需要综合而系统思考的—— 我们将会在以下方面受到存在问题的挑战

  我们围绕着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整合相关领域的知识来系统而有机地研究它的最佳组合解决之道,新的构思,都不应该被原有的知识体系所,要做的就是提出更高的目标,去整合和重组;去实验和实践;去探索更有价值的解决之道。

  面对设计对象及其所处系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2020 亚洲设计学年奖竞赛方案的变革也是我们共同积极思考和探索的一部分

  为提高学科交流水平,我们面向本科以上的设计教学交流设置相关奖项。高职学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发展水平参与到相关奖项类别

  该奖项针对历史文化建筑与奖项关注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等方面,更注重对于地域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挖掘、梳理和,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不仅仅以当下发展的经济逻辑对待历史与文化。尊重本质与,以与修复为主的项目实践。

  建造及其设计的功能类型随着时代发展,其使用方式和服务对象改变,需要新的设施更新和设计激活,本奖项关注于如何在现有基础上针对新的功能需求提出创造性的设计解决方案,包括、加建、整合和不同的使用方式研究等。在植入新的元素中,从细部、空间、尺度、材料等方面综合提升其综合价值。

  和永久性建造思考相对的是大量的空间设计其实具有临时性或可移动性的设计特点,包括装配式建筑、集成建筑、短期和临时景观、临时装置等,本奖项关注于设计项目本身的灵活性和可装配或移动性特点做定位研究。

  以商业服务和展示为主要目的设计,本奖项关注在投资与收益作为目的的运营、管理的基础上,商业行为的高质量的氛围营造和商业空间的综合社会价值设计探索。并且考虑项目所在地域的地理条件、社会人文、消费特点和发展趋势,适应当代多元化的要求。

  以文化和教育性为主要属性的设计,本奖项关注文化空间与人行为空间的对话,强调空间的性、包容性和参与。强调在文明的普世价值下探索文化本身及其空间关系研究。功能属性伴随社会发展发生变化,探索更多可能性,重视交互与体验。

  居住建筑的发展一方面基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满足不同人群和对象的需求。因此对居住建筑与空间设计提出新的要求。从空间的灵活性,功能多的多样性,以及境的气氛综合考虑,研究整体建筑的布局的协调性和宜居性。

  同时,空间服务于人,设计中不但在空间关系中体现行为心理学的研究与思考,更注重深层次的追求,空间不但考虑到提升生活状态,更是研究生命体的境界与空间的关系。

  基于生态、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本奖项关注绿色材料的利用与科学处理,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筑、景观及室内设计,关注基于节能、节地与环保的建筑设计,强调对及生态的尊重。提倡结构性、系统性的思考和更为综合性的设计研究。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提倡自然本身的生态修复及其可持续发展设计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新的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中应该呈现出更加有价值的思考和探索同时,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城市,我们正面临着严重的问题以及由这些问题引起的严重大众健康危机。我们寻求能改善和提升大众健康的空间和设计途径。

  这些途径可以鼓励人们的身体活动,舒缓压力,降低疲劳,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或产品,以及增强社会资本。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我们已经为粗放的城市发展付出了沉重的健康代价。问题和健康问题紧密相关,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和整个国家的命运。

  不断涌现的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影响和挑战着固有的展示、展览的和观看方式,新的交互和体验不但体现在技术和设备本身,空间本身也随之在改变,展示设计不能理解为是一个空间设计的概念,它应该有更丰富的理解和内涵。

  展示设计所包含和涉及的规划、建筑、景观、室内、技术、产品和相关设施,甚至体验和交互研究都是展览设计发展探索的一部分。

  该奖项的评审由《新建筑》社和亚洲设计学年奖组委会合作,优秀的论文将优先在《新建筑》选登设计研究包括设计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研究,均以论文形式提交。

  要求具有深度的设计过程的研究,以论文及研究报告的方式提交,关注于在设计进程中产生新的设计认知、方法和设计价值思考。设计研究应该是基于但是要超越具体研究对象的,应该更有跨越时空和角度、角色抽离的特征。设计研究应该更本质地、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做性研究。设计范畴并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专业,可涉及科学研究和实践领域中,强调设计思维与设计行为的相互作用,为设计实践本身提供度的价值思考和设计决策。

  设计研究的提交要求提供其项目背景、论证过程和相关理论依据、数据、影像等,字数在 1000 字左右,入围后评委会将根据评审需要要求进一步提供更多研究报告资料。

  面向综合密集型城市发展需求的设计,本奖项关注城市综合体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整合,对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补充,以及对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激发。强调思考城市综合体能够为城市的高密度发展创造哪些价值,解决哪些矛盾和问题,进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在高密度人居下,通过创造人群聚集所带来的积极互动,促成对有限空间更为灵活、多样且高效的使用,进而优化城市公共空间,促进城市立体化发展,提升城市整体活力。

  城市综合体作为全球范围高密度人居下,最为重要的城市开发模式和公共建筑类型之一,其核心价值体现即是“1+12”的“协同效应”。当前,在我国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产生的重物轻人、重商轻文、功能割裂、缺乏活力等问题已经开始在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中集中突显。即对经济价值过于关注,忽略城市综合体应有的“城市属性”,使得其规划建设较为盲目和草率,建成后使用率低下,很难发挥其应有的“协同效应”。

  城市综合体并不应该仅仅成为利益获取的工具,或单纯追求综合运行效率的建筑,而应该是功能高度混合的城市空间,是建筑和公共空间的综合,是城市基础设施的有机延续,并承载和提供丰富的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生活。

  公共艺术作品征集要点:公共艺术是指公共空间中的营造和艺术创作,作品的公共性体现在对特定公共空间中的集体和群体共识的提炼和塑造。作品需从艺术的视角和态度思考并对待公共,同时必须具有、公开的特质,突出作品与和区域人文的融合,在作品的空间、材料、造型上具有探索或突破性,应充分注重物质和对的再创造。

  随着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甚至生命科学技术的快速演进,建成的功能目标、呈现方式以及营建的过程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一方面,新兴的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智慧城市、3D 打印、生物材料等新技术的发展为建成设计提供了诸多新方法和新,使得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内容和方法、径等越发多元化;另一方面,也对于院校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也并非仅仅关注新兴的高科技趋势,我们同样也关注在不同地域条件下的适用性技术解决,对于友好模式下的甚至具有传统智慧的乡土技术体系,仍然是设计传承与创新的关注热点之一。

  本单元的竞赛希望作品探讨通过创新的技术手段,创造性的提升中人的行为质量和生活品质,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度实现可持续发展与进步的空间目标。

  征集的作品内容包括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其中需包括对相关技术的必要介绍,以及对该技术如何应用于解决设计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如何影响设计方案的生成进行详细的说明。

  城市设计这一范畴在二十世纪中叶已经开始变化,除了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建筑学等范畴的关系日趋绵密复杂,也逐渐与城市工程学、城市经济学、社会组织理论、城市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城市史、市政学、公共管理、可持续发展等知识与实务范畴产生密切关系,因而是为一门复杂的综合性跨领域学科。

  我们设立这个奖项是我们面对城市与乡村发展中的一系列复杂的空间和问题,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和思维,而是性地实验、探索和发展这一理论。

  参赛对象:参加学年奖的作品适合“光与空间”奖项要求的作品,请在投递选项上注明,奖项不占用每个学校的 16 个既定参赛名额。也可以是单独投递。

  亚洲设计学年奖“光与空间”设计竞赛的设立,是为了对城市设计、建筑、景观、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在其设计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光在空间中的的表现和想象力等优秀品质,以及通过其设计作品中自然光和人工光的运用对和人之间的关系所做出的理解和关怀,并为亚洲未来的年轻设计师们提供一个发展和交流的平台。

  组委会根据每年的数量、质量和评审结果进行一定比例的奖项调整注:作品参评类别不再分类设计奖/创意奖,奖项评审更注重设计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及其解决具体工程项目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优秀指导教师奖:毕业设计作品得到铜奖以上的学生指导教师优秀组织奖:组织学生集体参赛的院校及其它合作机构,必须是组织集体参加竞赛的。

  各校组织竞赛活动的情况(海报、竞赛等照片和视频文件等)请整理好,随作品一起寄送到组委会,将作为参与评选优秀组织奖资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组委会每年将根据奖项发展需要和评委会提名邀请国际学术权威参与评审(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分别邀请),轮值评委负责评审工作本身,评审工作的透明、公开、专业性和评审程序的公平、地执行。

  评委构成更加合理:增加国际学者担任国际评委,并积极邀请全球知名设计机构设计总监和主管、投资方和知名开发方、运营和管理方加入评审委员会,全方位、度对设计本身做价值判断和专业评审界定

  评委构成国际化,和产业、专业对接:按照一定比例邀请以下专业人员参与评审工作行业主管和政策制定者投资及策划专家文化和历史研究专家项目运营和管理专家设计伦理研究专家

  革新后的评审工作将更全面和细致,也使奖项本身更有活力和吸引力,亚洲设计学年奖将体现其作为价值技艺的价值设计观和一贯的社会责任。

  JPG 文件最少不能少于 10 页,最多不得超过 20 页,为方便专家评审,请把每张图片控制在 1600×1600(像素)(精度 72dpi)以下;每张图片文件量大小不能超过 3M;

  设计说明应结合调研分析和设计流程进行,不单独列出,无设计说明、只有效果图的参评方案视为放弃参评。

  提供 JPG 文件,并按 A4 竖向幅面排版制作,精度至少为 350dpi,以便满足出版需要,数量不超过 5 页;

  提供 JPG 文件,并按 A0 竖向幅面排版制作,精度至少为 72dpi,以便满足展览需要,数量不超过 5 版。

  (注 明: 参赛作品可选择 1、通过联系组委会 QQ 传送;2、刻录在 DVD 或 CD 光盘上寄送到亚洲设计学年奖组委会。)

  2、 为一定的参赛作品质量,各参加院校的参赛作品须由校方推荐,并提供推荐意见没有校方组织的各院校学生,须按参赛要求把资料寄给亚洲设计学年奖组委会。

  3、 为提高评审效率,各高校可以以学院、系或专业科为单位参加。各以系或专业科为参赛单位的高校的推荐作品方案最多不能超过 16 个(本科城市设计、建筑、景观和室内设计类别),超过部分视为以个人名义参赛;每个作品方案的学生不超过 6 人;

  4、 各参加院校请详细填写参赛资料表格(标明参加学生的姓名、联系电话,作品名称,指导老师姓名、联系电话、电子邮件等),在作品光盘中须刻录参赛资料的电子文档和须备案使用的参赛资料表格的打印稿;参赛回执表即参赛申请表,扫描本文底部的二维码即可下载;

  4 设计的调研和分析,也即其设计思维和设计逻辑应该是设计的一部分要特别体现出来,创新性和独特性的符合设计目标逻辑的设计;

  下载参赛申请表。参加活动的各院校所交参评作品不得超过16 件。交件截止时间不得超过7月20日,以寄出作品时间的邮戳为准。

  2. 由组委会负责作技术性筛选,筛除不符合提交规则的作品,不符合专业设计制图规范(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节点详图、效果表现图)的作品,并分送专家评审。

  4. 凡参加本活动的设计作品不得他人著作权、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等人身内容,涉及到相关法律问题,一切后果由作者自负。

  6. 每个参赛方案建立一个文件夹。在其下分别建立“专家评审”“出版”“展板”三个文件夹,在里面分别放入对应的电子文档。当一张光盘无法容纳下3个文件夹下对应的文档时可以增加光盘。但需在光盘下建立类似的文件夹以便识别文档所属类别。

  7. 在参赛表格中请完整填写作者、导师、院系等相关信息,以确保在评审过程中出现电子文档不能读取等特殊情况下能及时联系到本人。

  10. 作品提交前请作者和老师详细检查专家评审部分的电子文档已经清除作者、导师、院系等相关信息。在评审中如发现有相关信息的作品视为自动弃权。参评电子文档严格按照参评要求提供,不符合规格者也视为自动弃权。